新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新笔趣阁 > 秦末,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> 第338章 ,许丰的劝解和工农业的矛盾

第338章 ,许丰的劝解和工农业的矛盾

推荐阅读:

徐凡道:“朝廷有丞相坐镇足以,天子做好对大汉的发展的规划,维持大汉各阶级的平衡就行了。”

“比起朝政,让棉花早日在大汉普及,才是更大的事情,要是棉花普及开,天下百姓就多了一种布匹用,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财富,天下的财富多了,大家的日子才会好过。”

许丰笑道:“这棉布的确好,具有柔软、透气、又舒适,就是少一点,价格贵了点,普通的百姓根本穿不起,但去年您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把棉布带给天下。”

徐凡道:“今年这里不就种植了两万亩,余下的种植朕还分给各路诸侯,当这批棉花收获之后,棉布的价格会下来的,最多四五年,棉布就会成为我大汉的普通布料。”

造一些平底船还能用小树拼接,但造海船敢这样做,船毁人亡是必然之事。在这个时代只有辽东和江南还能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林海。

原材料最多,造船厂想要减低成倍只能在这两大建造了,而且造船厂建设在当地还能加快江南的开发,对百姓来说,树木砍断能赚一笔钱,用这笔钱作为原始积累来开荒可谓是一举两得。所以大汉朝廷也是支持这样的举动的。

徐凡继续说道:“而且大汉的海船主要还是用在捕鱼船上,毕竟鸟粪石海要让粮食生长,但捕鱼船只要捕捞到鱼就是肉,去年大汉捕捞的海鱼上百万石,即便按照一斤海鱼顶五斤粮食,这也是五百万石的粮食。大汉朝廷如果想做到百姓人人有肉吃,就陛下加大对海鱼的捕捞量。”

许丰想到自己今年开始,几乎餐餐都能见到鱼肉,在大汉的肉类市场,海鱼是最便宜的,他也不禁点头道:“此乃国之根本。”

徐凡问道:“耧车弄好了吗?有这个农具,百姓春耕就可以省下很大精力了,就可以去做其他事情,哪怕是到长安城打短工也可以多赚几百钱。”

大汉六年三月二日,上林苑,棉田。

关中下了几场春雨,树生叶,草发芽,万物开始复苏。

徐凡跟着许丰把一粒粒棉花种子种下去。

春耕之后,徐凡就喜欢在长安城四周的田地当中巡视,而这片棉田是徐帆最重视的地方。也是他巡视的第一站。

许丰边种棉花种子边说道:“陛下您种田是一个生手,您有这功夫不如多弄一点鸟粪石到大汉来,多弄一石鸟粪石,我大汉就会多出10石粮食,天下就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。”

因为长安城手工业快速发展,长安城各大工匠里的劳动力是越来越不足了。

而长安城的作坊主也很快找到了解决的方法,就是去乡村去找一些农户打短工,他们俸禄更加低,普遍只有500钱之下,而且也只能在农闲的时候做几个月的事情,但这也极大解决了劳动力的困局。徐凡也是认可这支模式的,可以给农户增加收入。

许丰笑道:“小型的耧车已经弄出来了,用这支耧车可以抵得上几十个人播种,但像天子您说的那种一人可播种六百多亩的耧车还没有成功。”

徐凡喜道:“关中百姓普遍只有100亩土地,有小型的耧车也足够了。”

许丰道:“陛下还是多关心朝政大事,农事有我农家足以。”

徐凡无奈道:“现在能挖掘到的鸟粪石已经是极限了,鸟粪石大部分都在海岛上,那需要专门的尖底海船。而不是大汉的平底船,平底船去大海会被海浪打翻,但制造海船需要木料,需要足够多的木匠,现在大汉在会稽郡,广阳郡,辽东郡都有造船厂。

但这还是需要时间了,一根巨木从砍伐下来,到可以制作海船的木板,有时候需要3-4年时间,即便现在有干熘窑,可以减少好几年时间,但制造一艘千石以上的海船还是需要几个月时间,海船不够,鸟粪石的数量就没有办法增加了。”

这两年多时间,大汉不算小渔船,制造千石以上的海船已经超过了百艘,但面对渔船,运输船,军舰庞大的需求,这点数量依旧不够用。

去年大汉已经决定在九江郡,庐江郡,衡山郡,南郡等地各自建设一个造船厂,为此还调拨了大量的造船工去这几个郡当技术工人,以扩大海船的数量。

而之所以不在沿海郡县弄造船厂,原因也很简单。像齐地等中原之地开发的早,能做龙骨的百年巨木早就被砍伐光了。

点击下载,本站安卓小说APP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