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新笔趣阁 > 丫还是女生的!气煞我也! > 《天工开物 中篇 燔石》译文

《天工开物 中篇 燔石》译文

推荐阅读:

⑥薰甚:很呛人。

【译文】

【原文】

凡煤炭普天皆生,以供煅炼金、石之用。南方秃山无草木者,下即有煤,北方勿论。煤有三种,有明煤、碎煤、末煤。明煤大块如斗许,燕、齐、秦、晋生之。不用风箱鼓扇,以木炭少许引燃,嫫炽①达昼夜。其傍夹带碎屑,则用洁净黄土调水作饼而烧之。碎煤有两种,多生吴、楚。炎高者曰饭炭,用以炊烹;炎平者曰铁炭,用以冶锻。入炉先用水沃湿,必用鼓鞲②后红,以次增添而用。末炭如面者,名曰自来风。泥水调成饼,入于炉内,既灼之后,与明煤相同,经昼夜不灭,半供炊爨③,半供熔铜、化石、升朱④。至于燔石为灰与矾、硫,则三煤皆可用也。

凡取煤经历久者,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,然后掘挖,深至五丈许方始得煤。初见煤端时,毒气灼人。有将巨竹凿去中节,尖锐其末,插入炭中,其毒烟从竹中透上,人从其下施钁⑤拾取者。或一井而下,炭纵横广有,则随其左右阔取。其上支板,以防压崩耳。

凡煤炭取空而后,以土填实其井,以二三十年后,其下煤复生长,取之不尽。其底及四周石卵,土人名曰铜炭者,取出烧皂矾与硫黄(详后款)。凡石卵单取硫黄者,其气薰甚⑥,名曰臭煤,燕京房山、固安、湖广荆州等处间有之。凡煤炭经焚而后,质随火神化去,总无灰滓。盖金与土石之间,造化别现此种云。凡煤炭不生茂草盛木之乡,以见天心之妙。其炊爨功用所不及者,唯结腐一种而已(结豆腐者,用煤炉则焦苦)。

【注释】

石灰的用途有很多,它能与桐油、鱼油调拌后同时加上舂烂的厚绢、细罗,则可以用来塞补船缝;用来砌墙时,则要先筛去石块,再用水调匀黏合;用来砌砖铺地面时,则仍用油灰;用来粉刷或者涂抹墙壁时,则要先将石灰水澄清,再加入纸筋,然后涂抹;用来造坟墓或者建蓄水池时,则是一份石灰加两份河沙和黄泥,再用粳糯米饭和猕猴桃汁拌匀,不必夯打便很坚固,永远不会损坏,这就叫做三和土(按原文称谓)。此外,石灰还可以用于染色业和造纸业等方面,用途繁多而难以一一列举。大体上说,在温州、台州、福州、广州一带,沿海的石头如果不能用来煅烧石灰,可以寻找天然的牡蛎壳来代替它。

蛎灰

【原文】

凡海滨石山傍水处,成浪积压,生出蛎房,闽中曰蚝房。经年久者长成数丈,阔则数亩,崎岖如石假山形象。蛤之类压入岩中,久则消化作肉团,名曰蛎黄,味极珍美①。凡燔蛎灰者,执椎与凿,濡足②取来(药铺所货牡蛎,即此碎块),叠煤架火燔成,与前石灰共法。黏砌成墙、桥梁,调和桐油造舟,功皆相同。有误以蚬灰(即蛤粉)为蛎灰者,不格物之故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嫫炽:猛烈燃烧。

②鼓鞲(ɡōu):鼓风机。

③炊爨(cuàn):烧火做饭。

④升朱:烧制朱砂。

⑤施钁(jué):用大锄挖。

①珍美:鲜美。

②濡足:涉水。

【译文】

海滨一些背靠石山面临海水的地方,由于成质的海浪长期冲击,生长出一种蛎房,福建一带称为“蚝房”。经过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这种蚝房可以达到几丈高、几亩宽,外形高低不平,如同假石山一样。一些蛤蜊一类的生物被冲入像岩石似的蛎房里面,经过长久消化就变成了肉团,名叫“蛎黄”,味道非常珍美。煅烧蛎灰的人,拿着椎和凿子,涉水将蛎房凿取下来(药房销售的牡蛎就是这种碎块儿),去肉后,将蛎壳和煤饼堆砌在一起煅烧,方法与烧石灰的方法相同。凡是砌城墙、桥梁等工程,将蛎灰调和桐油造船,功用都与石灰相同。有人误以为蚬灰(即蛤蜊粉)是牡蛎灰,是因为没有考察客观事物的缘故。

煤炭

点击下载,本站安卓小说APP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