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新笔趣阁 > 凤行 > 凤行 第150节

凤行 第150节

推荐阅读:

这个主意还是凤笙给魏王出的,也是她当初在泰州当师爷时有感。

很多百姓不是真的愚昧无知,而是许多底层官吏尸位素餐,对朝廷政令颁布的不够清楚,执行的不够彻底,以至于中间总会出现很多误差,造成老百姓怕官不敢进衙门,而那些贪官蠹役为了方便行事,索性就含糊不清敷衍了事。

如今拿着白纸黑字写出来,能出海经商的没几个不识字的,胆子也够大,就不信还能出现政令执行错层之情况。

魏王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,才把通海清吏司的名头打响了。

仅从粗色来看,从海外千辛万苦运回货物,还没上岸售卖就必须得上供至少两成。这两成是不论你亏损与否,也不怪那些商人宁愿走私,也不愿经过市舶司。即使经过市舶司,也是走暗路子,也就是收买市舶司官员,拿出一定好处给官员个人,让对方开后门通关。

这种情况是最多的,肥了彼此,损的却是朝廷的利益。

这些内情也是魏王来到福建后,经过一些明里暗里的了解才知道的。这次借由购粮一事,他修改了通海清吏司的税法。

两茬税改为一茬,不看人头只看货物,货物到港后,不管是进还是出,都需由清吏司官员进行抽检。

抽检不光抽检货物,也抽检是否有夹带兵器、铜、人口等朝廷明令禁止出海的东西。货物抽检完毕,按照抽检的数量进行收税,细色十抽一,粗色十五抽一。

也因此等魏王再度从京中回到福建时,刚一开始进展并不理想。

本来对于朝廷乃至朝廷命官,当地商人们都是一种既巴结又暗中唾弃的态度。巴结讨好是不得已而为之,毕竟他们要想把生意做好,离不开这些官员的提携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而唾弃就是他们的朝令夕改以及翻脸如翻书,至于这些官员为何会如此,大多数商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。

为了讨要好处。

所以朝廷在商人们眼里是没有信誉的,甚至会压榨他们的生存空间,又因为市舶司高昂的关税和尸位素餐的态度,他们很多宁愿走黑路子进行走私,也不愿和市舶司的官员打交道。

且对粗细两色进行了很分明的确定,并给予公示张贴在通海清吏司衙门外。

这一行举,迎来许多商人的好评。

无他,因为粗细两色从没有很明确的确定,所以抽检时,都是随当时负责抽检的官吏的心情而定。也就是说,他今天心情不好了,说你这粗色就是细色,因此而多收税,你也得认了。

一般商人都不愿得罪这些人,毕竟这一船的货物可能就是自己的整个身家,耽误不得,也轻忽不得,哪怕含冤受辱也得忍着。

通海清吏司这一行举,等于杜绝了以后的这种事发生。

最终,魏王还是借由陈浩等一批小商人,把通海清吏司的第一炮打响了。

只要从通海清吏司拿到资格,就能自由地通过市舶司门下进出海关,虽然也是要交税,但不用交两茬税。

所谓两茬税,就是指市舶司官员巧立名目收取关税来填补个人腰包,出海时收一茬,美曰其名为人头税和舶船税,等商人从海外归来,又是一茬税。

这茬税就重了,按带回的货物来算,又分粗色与细色两种。

细色是指较为贵重的货物,粗色则是指一般的货物,分别是十抽三或者四(没有一定,视情况而定),以及十抽二。

点击下载,本站安卓小说APP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