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新笔趣阁 > 崛起烽燧 > 第四十七章 闹乱子的俘虏

第四十七章 闹乱子的俘虏

推荐阅读:

李信自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,士林称其为大儒在世,他提出的第四种意见,要同化外族,格局很大,赵钰民有些心动。

最终提出五种不同办法,到底选哪个,大乾君臣各有各的道理,即便是作为大乾皇帝的赵钰民也不能独裁决断,三省六部的尚书宰相们在国策的制定上,依照祖制,需要票投,过五成才可推行,怕的就是动摇国本。

而现在支持人数最多的办法也只有三成支持者。

本是纳暑的离宫,但是赵钰民却起了一嘴泡,因为这些天他已经和三省宰相吵了不下十次了。

尚书令宰相戴温,中书令左相李信,侍中右相窦平,秘书省秘书监魏羡,还有大乾皇帝赵钰民。五个人,五个想法。

吵得不可开交,其中以宰相戴温嗓门最大。

苏策虽然这两年日子过得很平静,但是在大乾的其他地方,却时不时发生战斗。

这些异邦作战,虽然最终都以大乾的胜利而告终,但胜利之后,还有一系列问题没有解决。

比如怎么安置那些俘虏?

围绕处理俘虏的问题,大乾的朝堂迟迟没有决断,之前的俘虏都是被贬为奴隶买卖到各道。

但是这些战俘出身的奴隶今年以来,半年时间便发生了几十起反叛,杀害主家的事情。

左相李信,右相窦平,

这种言论虽然仅仅是魏羡一家之言,但非常犀利,总结为九个字是:白眼狼、必为患、不可留。

朝中宰相,左相,右相,文相,皇帝,五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,六部尚书把本部左右侍郎都领进了大殿,纷纷选边支持,一时间,离宫之上沸沸扬扬。

赵钰民坐在朝堂之上,气喘吁吁,五个想法都有人主持,而政见是最不可能妥协的,这代表了本部的施政风格,就连皇帝赵钰民自己也有自己的执政风格。

吵到后面,赵钰民虽然觉得李信和魏羡二人的话代表了两种极端,谋划颇远,可为百年国策。

朝堂上现在正在吵处理办法,而且这还与征北之战有关系,北征一战九胡逃走了一部分,被大乾俘虏的差不多有二十万人,现在全部分散到大乾的府道。

要是平常边军会留一部分,交换被俘府兵,每年进到内地的战俘奴隶超不过五万,但是九胡二十万人,让大乾的奴市出现饱和,虽然当时都是低价出卖,但是现在惹出了麻烦。

对于大批的九胡战俘就不能再强压了,不然活不了几个了,嗜杀的名头可不能丢到赵钰民这个皇帝头上。

赵钰民和三省六部的大臣们一边在离宫纳暑,同时也在争论如何解决,毕竟国策没有朝令夕改的说法。

这次即便是太子遇刺,赵钰民都没有回长安,就是在商议这个事情。

点击下载,本站安卓小说APP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